1)第265章 经济征服_明朝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从某些角度来说,李景抓权抓地非常凶残,但是该放权的时候也绝对放权。中文.com(^*^^)

  李景很清楚自己该抓什么该放什么,李景知道,如果下属没有做主的权力,事事都要请示的话,那累死李景也做不了那么多的工作。

  但是放权不代表放任不管,为了监督官员不滥用权力,于是李景成立了专管官员的都察院。

  不过都察院督查的是县级以上的官员,下面的官员只能靠县令管辖,这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,于是李景才决定成立民情署。

  成立这些部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李景渐渐建立起来的制度。

  制度,李景最终要做得就是用制度来管理官员,而不是靠人来管理官员。

  实际上制度就是法律,违反了制度就是违反了律法,违反律法必然要受到惩处。

  不过李景也知道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。欲速则不达,做得太过的话只会适得其反,必须要给官员们一个适应的阶段,在官员们逐渐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制度。

  另外就算再严谨地制度也免不了会有漏洞,会被人钻空子,因此必须要有人来维护制度。

  而要想维护住制度不能靠官员,必须靠老百姓,民情署就是老百姓维护自己利益的部门,同时也是维护制度的基础部门。

  当乡亲们从自家取出他们认为的好东西来款待李景的时候,李景用最直白的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这些百姓。

  可惜就算李景讲的再直白,老百姓大多也还是听不l懂。

  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当官儿的管老百姓,还从来没有过老百姓管当官儿的。

  李景设置的民情署让老百姓监督当官的,老百姓自然不敢相信。

  见乡亲们一副借借懂懂地样子,李景轻轻叹了口气,知道要让老百姓接受自己的观念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
  跟乡亲们聊了会儿天,吃了点乡亲们带的东西,李景带着众官员到几户人家看了看,然后才来到盐场在盐场考察了两天后,王承恩终于弄明白李景是如何处理盐政的,随即跟李景告辞。

  而李景并未食言,在王承恩临走时给他开了张二十万两银子的兑票,同时筹集了一万石粮食送给王承看到李景送给自己的几乎都是红薯,马铃薯和玉米之类的粮食,王承恩知道这些粮食其实都是种子,李景这是让自己把这些作物推广下去。

  应该说朱由检对王承恩的话还是比较信服的,在王承恩回京后不久,朱由检便下诏在北方诸行省推广这几种高产作物。

  可惜的是王承恩带回京这么多信息,朱由检只做了这一件,对李景别的建议,朱由检根本不予理会。

  而且似乎想跟李景证明点什么,随后朱由检便任命陈奇瑜总督陕西,山西,北直隶河北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u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