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60章 忠于大明_明朝大丈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对于王承恩这样的人,并不能直接贿赂与他。(^*^^)不是说王承恩不爱财,不想要钱,而是王承恩不敢拿李景的钱。

  李景的钱是谁都敢拿的么本身皇帝就忌讳内官结交外臣,尤其是手里有兵的将领。何况朱由检现在这么猜忌李景,拿李景的钱,被皇上知道那是不想活了么

  就算瞒得过皇上,但是这么大的把柄捏在李景手里,那以后可就不用做人了。

  对这一点,不光王承恩心里有数,李景心里也是雪亮。

  但是李景高明之处就在于,我不给你个人送东西,我借你的手给皇上送东西。

  你王承恩来平阳府一趟,非但拿到了银子,还带回一万石粮食,这在皇上的心目中必然要大大加分。

  这样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,连皇上跟李景要东西都要商量,王承恩能办到,王承恩的能力还用说么

  揣摩别人的心态,李景的本事可不弱于王承恩。

  果然,王承恩一听顿时大喜,也就是说这件事基本上是成了。

  席间王承恩向李景提出想要考察一下运城的盐务状况.对此李景自无不允。

  翌日,李景便带着一众官员陪同王承恩来到运城盐厂。

  对于盐厂,李景虽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,但并无时间亲自管理。除了刚扩建的时候,过来指点了一番,后来便没有时间过问盐厂的事务,其间只来过两次,一次是盐厂开始生产,一次是安置河南的灾民来这里工作。

  运城的盐务交给李景以后,李景对盐厂进行了大肆扩建,新建了四个盐场,原来的盐场也扩大了规模。

  因为盐场的工人太多,自然不能聚在一个地方生产,因此在扩建和新建盐场的时候,几家盐场并未建在一起,而是分布在盐湖的四周。

  这么多盐场,李景自然不能全看,盐湖多大面积要是转一圈,一天两天都转不完,只能选取一个。

  一般来说,选取视察的盐场自然要交通便捷,路程也不能太远,张理和盐厂的官员都是这么认为的,但是李景选的盐场恰恰是路途最远的,道路也差一些。

  远一点就远一点,对于各家盐场的生产状况张理还是非常有把握的,并不害怕李景任意抽查哪家盐场。

  来到盐厂,正常情况下是先到场区看看生产的情况,盐厂的领导也是这么安排的。

  但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,李景到了盐场以后,并未直接到生产区看生产的状况,而是带着众官员到了盐厂工人的生活区.

  李景选取的这家盐场的负责人叫刘书言,年纪有四十来岁,是解州本土的官员,当初张理见他办事稳妥,便跟李景推荐,让他担任一个盐场的负责人。

  刘书言见李景没有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视察,脸色顿时露出一丝慌乱,言语间便有些支吾。

  李景见状并未说什么,只是挥手让他带路。

  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u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