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779章 怎么突然就成了探花了?_侯门风华:拜见极品恶婆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779章怎么突然就成了探花了?

  大臣们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这人是谁,不过也知道现在是阅卷时间,为了公平起见,用的是“糊名制”,他们怕是要待所有试卷阅完,把名次排好,才能看到具体人名了。

  但好好排一排自己所认识的人,能够这么跟《博物志报》如出一辙的文风,人选似乎……

  “陛下,今年的考卷已经批改结束,是否按往年规矩呈上来?”

  所谓往年规矩,就是将甲乙两榜的人选选出来,排好一个大概的名次给明光帝参考。

  最终如何排列,还需明光帝亲定。

  当然了,前二十位只定名单,不定排序,由明光帝亲定。

  “呈上来吧。”

  明光帝十分好奇,今年前二十名都有谁呢?

  没有一会儿,他就看到了名单。

  大部份名字都非常眼熟,尤其是姚安宏、霍博涛的名义,简直熟得不能再熟了。

  会试前,李文崇还跟他闲聊过,说自家有两个下场的人。

  没想到在会试还不是特别突出,到了殿试却表现得这么好?!

  明光帝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
  看来,皇弟这是“双喜临门”啊。

  明光帝不仅不介意,反而高兴李文崇身边出了两个人才,以后能多有照应。

  显然,明光帝忘了,霍博涛虽然是李文崇的“孙女婿”,但人家更是诚郡王的侄孙啊。别忘了,诚郡王妃可是出自京城霍家。

  为了不在朝中大臣面前露出异样,明光帝没有急着捡两人的文章过来看,而是按照他们排列的顺序,一篇篇看了过去。

  “不错不错!”

  “今年出彩的考生很多啊,言之有物,落到了实处,不像往年……说了半天,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”

  倒不是真差,而是跟往年“高大上”的华丽词藻相比,今年出了更多“言之有物”,落于实处的考生。

  当然了,他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,其实也是因为看了《博物志报》,研究《大明日报》,对大明朝政方向把控更好的缘故。

  不像往年,除了大家族重资培养的族中贵子,大山院名师教导的学生,其他名不见经传的地方,很难出彩。

  朝中科举又不是比谁文章写得好,除了要会写文章,里面的内容也要有东西,不能“假大空”,一看就跟空中楼阁似的。

  就像《博物志报》的风格一样,从实际出发,落于具体事件本身,有一个确确实实的落脚之处,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。

  脚踏实地,方能为老百姓做实事,谋福利。

  这才是明光帝真正想要的朝中官员。

  可是没办法,往年没有《大明日报》,也没有《博物志报》,没有这些七七八八,介绍各地风土人情,地方时政的报纸,有的只是诗书礼仪,在书上写了千百年的“圣人之言”。

  圣人之言是思维,是行为准则,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u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