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四十一章 丢人的唐温_大宋奸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丹阳侯府所在的村子叫做马家村,这里的大多数村民都姓马。听说是前朝的时候有个马姓官人曾在此定居,并且将自己的族亲、家产都迁到了这里。

  后面就是几十年的兵荒马乱,强盗、官兵、乱军像蝗虫一样在马家村肆虐了一趟又一趟,最终这个还算小康的村庄彻底沦落到贫困的地步。

  但这一切在丹阳侯把家搬到这里时都改变了。

  因为道路通畅,有的商人也愿意过来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。就算没有,要是能和丹阳侯做一趟生意也不错。

  甚至还个粮店老板专门把店开在了这里,以前马家村的村民们要购买粮食,都是要走上两个时辰进城,再背着粮食走两个时辰回来的。

  丹阳侯府在此落户,一些商家也都跟着在这里置办产业。原本不大的马家村,经过这些商人的扩建之后,已经逐渐有了一座小镇的规模。

  但是如同客栈、酒楼这样的地方,马家村还没有。来这里做生意的,卖的都是些生活必需品。比如卖米面的粮商,卖布料、成衣的服装商人。

  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,丹阳侯府的人也不是天上的神仙可以不吃不喝,所以他们在这主要还是跟丹阳侯府做生意,其次才是马家村的村民。

  除了修建一条平整的道路之外,唐宁还在马家村里面办了一座私塾。

  起先他本准备办家塾,唐瑜、唐温、唐良这三个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了,一直让他们瞎玩,让李子带着他们学也不是个事。

  虽然李子和王诗都属于饱读诗书型的才女,让她们来教是绰绰有余。但是俩人毕竟是孩子的母亲,小孩捣蛋,这两个女人说不定下不去手来打。

  于是唐宁最终还是决定另请先生,人选就是张景明推荐的退休枢密院签书刘让。

  刘让这个人,在大宋的官员群体中属于中上游。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与政绩,但别忘了,能在大宋的科举考中进士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

  因为宋朝大力推行科举制度,官员的举荐以及荫补录用的官员都稍微削减了一些。寒门子弟只要有真才实学,肯寒窗苦读,是有机会成为大宋官员的。

  因此读书人在宋朝就格外的多。

  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刘让能从中脱颖而出,自然是有他的本事。

  这人写的一手好字,又有谦虚好学的美名。最重要的是,他还乐于教人,老家虽然不是东京城,但也在开封府之内。

  退休了之后,正好他也想回

  老家去当教书先生,一听张景明说丹阳侯准备请先生去教他家的孩子,刘让就有些意动。

  那可是丹阳侯啊,光是这个侯字,他们家孩子以后也不会差到哪儿去。趁现在占个坑,将来也好收利息不是?

  结果到了之后,刘让发现,马家村有很多很多的适龄儿童。他乐于教人的性格发作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u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